笔趣阁

第 18 章(第2页)

张謇嘴皮子翻飞,呱嗒呱嗒讲了一路,唾沫星子直往小皇帝脸上蹦。

换了别人这么说话,载湉早就洁癖发作,一蹦三尺远了。但是张謇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凭空建起一座厂房,把一批目不识丁、从来没有离开过土地的农民训练成勉强能用的工人,并且解决了原料、销售、仓储、运输等诸多问题。

对于经商这件事,载湉始终还是有些别扭,心里怀疑一个皇帝不去心怀天下,反而把一个小小纱厂当做正经事来经营,是否有些不务正业。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对张謇务实精神的赞叹和钦佩,从他出生开始见过的官,要么是李鸿章一般精明能干却有自己的小算盘,要么是翁同龢一般忠心耿耿但是迂腐顽固,更多的则是懒懒散散,平平庸庸,一个折子写七八千字、几乎全是废话的那种。

唾沫星子算什么,要是全大清的官员都有这个办事效率,他睡着都能笑醒

“很好,很好,”载湉情不自禁地握着张謇的手,与他并肩而行,出了大生纱厂的门,“季直还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太多了,缺乏技工,机器维护全靠英国人;没有铁路,烧的煤炭只能用驴马一车一车地往京里拉但这些尚且还有解决的办法,唯独销售不行。每天产这么多布,卖不出去啊。”

张謇说起这个,几乎愁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普通的平纹布,京里的达官贵人自然不上,得上的老百姓又没银子买。”

“是不是你们把价格定得太高了”载湉问,“纱厂获利虽然重要,但民生才是国计之本啊。”

“不,不是价格多少的问题。而是乡下百姓大都习惯以物易物,手上少有闲钱,有的人甚至没有钱这个概念,”张謇苦笑,“总有人提只鸡来问我一只鸡换五尺布,张大人,换不换呀可这又不是一两匹布的事,这是一个月几万匹啊,您说,臣要这么多鸡做什么我买棉花、买机器能用它付钱吗”

载湉不由朗声大笑,回去讲给若桐听了,把景仁宫的一众宫娥逗得大笑不已。

若桐正在给溜号出去经营副业的小皇帝写作业,拟祭文,批请安折子,闻言笑道“这有何难,让张謇拟个条子,一匹布换几只鸡、几枚鸡蛋、几把青菜、几升米。派人去换了来,按数交到御膳房,再从内务府支银子就是了。”

其实张謇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外国资本家在打开中国市场时遇到的问题广大的中国农村虽然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巨大,但大家都是家里种啥吃啥,即便偶尔缺盐巴、香料、布匹,也就是用攒的鸡蛋跟同村的人换换就行了,根本就没有“买卖”和“消费市场”一说。

可洋人来中国,为的是赚取真金白银,人家要你鸡蛋干啥呀

拉一船鸡蛋在海上航行三个月,等回到英吉利,出壳的小母鸡都能下蛋了

让无数西方资本家抓破了脑袋的难题,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问题皇后去了颐和园伺候慈禧,收回六宫大权的小皇帝本身就自带现在全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紫禁城里皇帝后妃、太妃太嫔与伺候她们的太监宫女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人,再加上配套的各种辅助部门做首饰的银作,做绢花的花作,做家具的木作,做衣服的染作、绣作、皮作、帽作,以及备膳的御膳房,管仪仗车马的銮仪卫,画像制图的如意坊,排练歌舞的司乐房,养花的暖房,养马的上饲院,蓄养鹰犬的猫狗房等各种机构,足足超过了两万人。

就算把头层主子排除在外,单算这些附属机构的仆从,一日三餐也要消耗十几吨大米面粉、五千多只鸡鸭、瓜果鲜菜无数。张謇那大生纱厂就算再扩建五倍,也不够宫里开销的。

载湉不由眼前一亮“这法子好”他这些天接触了些经济之道,也知道内务府的采买制度有大问题。

宫里的买办一向会虚报价格,世面上两文钱一个的鸡蛋,内务府的采购单子上能报一两百文。他以往总觉得两百文算得了什么,掉地上都懒得拣的一点小钱,何必跟他们计较可细细一算,宫里一日消耗的鸡蛋何止数千长年累月下来只怕一座颐和园也有了

如今正好,拿着这个蠲免一部分买办,又省又赚。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苏语凝李燃  想要攻略的他竟暗恋我(重生)  叶枫阿布  林默卢静  熊清清许令泽  苏寒云霄  张清霄灵玄  周南刚杨初七  开局召唤一只小火龙  在修真界种田的龙  转生邪神今天也在宣扬科学  黄少杰项羽  林云林无月  秦阳玄印  李铮婉娥  周晨刘思颖  陈学文吴丽红  柳展照吴筝  林绝李秋虹  六零大杂院对照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