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汪大管事
七八种不同颜色,但同样飘着香味的肠放在桌子上。
别说姜笙,连汪小松都惊讶了。
他娘只留了一种配方啊。
张香莲细声细气地解释,“我那日忘了放花椒与胡椒后,发现不同的调料对肠的影响很大。”
但只要制作方式不出问题,盐味到了,腊肠其实难吃不到哪里去的。
调料只是决定了风味。
比如姜笙现在夹着的,就是只放胡椒没放花椒与糖的,保留了足够的辛辣感,又带有腊肠特有的咸香,吃起来有点呛人,但吃完了又想再来一口。
还有不放任何椒,但是多放点糖的,晾晒完的腊肠自带一股甜蜜芬芳,和米闷在一起别提有多好吃。
亦或者是花椒胡椒都放,但是不加糖的……
甚至还有一个加了蒜水与葱姜的,带着蒜味的腊肠,让人吃过一次就再难忘记。
林林总总七八样,落在川蜀人眼里,大概是要气地厥过去。
但在姜笙看来,这都是方子啊,虽然最出挑的只有三样,但谁会嫌弃更多的口味呢。
“姑姑真是太厉害了。”
她不忘回头夸赞功臣,“有姑姑在,作坊想不做大做强都难呢。”
张香莲有些羞怯地笑了。
她还是那个她,讲话细声细气,做事细致温柔,但是又好像不一样了,至少面对小姜笙的夸赞,她不再瑟缩,不再畏惧,而是大大方方接下。
一旁的张启全戳了戳刘翠,小声嘀咕,“我记得小姜笙说过,作坊要靠的人是我啊。”
刘翠狠瞪他一眼,顺便掐了下腰间软肉。
张启全老实了。
从四月份到五月份,整整一个月,他都在帮郑如谦买地雇人种豆角。
这期间,他的心一直牵挂在府城作坊。
虽然腊肉的生意被迫停止,但作坊对张启全夫妇,以及张姑姑的意义太重大了。
那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们新人生的起帆点,在种种原因背离故土以后,府城成为了他们的新故乡。
如今,豆角已经全都种在地里,短工们也都结账回家了。
张启全咳嗽两声,硬生生扭出个新话题,“东家,我们什么时候回府城啊。”
姜笙和郑如谦同时回头。
说起来,这两位都是张启全的东家。
郑如谦拿府城作坊十分之一的利润分红签下他,但腊肉方子泄露,作坊败露以后,改回斜阳县种豆角。
簪花小院后来被赠予姜笙,小姑娘不肯关闭作坊,甚至绞尽脑汁找来了腊肉方子,试图重振作坊。
张启全也不知道自己确凿的东家是谁,只能示意着各看两眼。
郑如谦满脸惊奇,似乎是没想到,败落的作坊还能开起来。
姜笙则是高兴,小脑袋点地跟剁馅刀似的,“好啊好啊,姑姑的腊肠这么好吃,一定可以比腊肉卖地还要好。”
只是这腊肠的方子要更保密,不能轻易为外人知晓。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折青梅记 谁人不爱小白莲(女尊)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乌白 被献上的美人 娇宠卿卿 冤有头蛋有主[全息] 打马御街前 死去的老公成剑尊了 alpha柔弱点怎么了 所有人都在等他们离婚 女总裁的房中客 神降葬礼:我在地狱卖艺为生 恋爱脑 完蛋!祁总蓄谋已久等我离婚 倾然自喜 季听日记 豪门太太不做对照组 扶蓝 靠揍哭最强成为攻略砖家
红药是个陶俑,某知名亡朝暴君昏君墓穴里的陪葬陶俑,像他这样的还有一万八千个。可惜同俑不同命,昔日一个墓坑的同僚们都住进了博物馆豪华恒温恒湿展示柜,他却被某个不开眼的盗墓贼偷梁换柱搞出了博物馆晋升队伍...
...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上辈子余喜龄年纪轻轻便罹患癌症身亡,父兄皆在,却仿若孤家寡人。报恩奉献这些词伴随了她的一生,为了报恩年仅四岁的幼妹夭折,母亲病逝,到最后她的身体也被拖累至死。重生到十二岁这年,余喜龄决定自私一回,管...
穿越成了小弃妇,身后还跟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宁瑶开始大家致富,斗极品,虐渣渣,养包子日子越来越好,而两个小包子的爹竟然窜了出来,这个追着她求暖床的竟然还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纪荷是江家保姆的女儿,溜须拍马的本事一流给江家大少爷背包写作业,大少爷飙车的时候她望风,大少爷进警局她敢装家长捞人离开江家去留学的那天,纪荷直起了自己的背挥挥手把江大少爷和其他的一切都丢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