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9集本(第1页)

《瑜伽菩萨戒本》,绍安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页,庚三、不敬同法戒。我们这次所修学的戒法叫做《瑜伽菩萨戒》,「瑜伽」就是所谓的相应,就是相应于大般涅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实的如法修学《瑜伽菩萨戒》法,它的确能够引导我们彻底的离开痛苦,得到究竟的安乐。那么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如法的奉持菩萨戒法?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奉持菩萨戒法有两个主要的法门:第一个就是所谓的根本法门,我们首先要安住在菩萨种性。安住菩萨种性主要有两个内涵:第一个就是发起坚固的菩提心,就是我们在生命当中,我们应该观察「我们只要在三界里面得一个果报,而每一个三界的受生,整个生老病死的过程都累积很多的痛苦」,所以我们透过对生命的无常跟苦谛的观察,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出离心,我们愿意离开这三界的火宅,我们愿意去追求一个没有生老病死的涅槃境界,就是我们要受持菩萨戒,你一定要能够发起出离的心。由这个出离心,我们进一步应该观察在整个三界的流转当中,不但是我在流转,还有无量无边的有情也在三界流转,他的生命也在承受着老病死的折磨,跟我们的痛苦是一样,而每一个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们有很大的恩惠,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但是自己求出离,我们也生起了一个要救拔众生的愿力,就是所谓的大悲心。当我们依止出离心生起救拔一切有情的愿力,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发起坚固的菩提心,我们内心当中真实的希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当做自己生命努力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以后,你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能够具足大乘正见,就是你对生命的真相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生命的果报不管快乐痛苦,它有它的因缘,有它因缘的力量。这个生命是什么因缘创造的呢?为什么有些人如此的富贵、有些人如此的卑贱等等?我们透过佛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其实生命的果报主要是由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就是由于善业的因缘而创造了安乐的果报,也由于罪业的因缘创造了痛苦的果报,所以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业力的累积所创造出来的。当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业的本性,什么叫做业?其实业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它的背后还有一个主宰者,就是心为业主,每一个的业都是由心识的引导,否则这个业是不能成就的。所以当我们从业的观察再深刻以后,我们会发觉其实生命是由心识所创造,因为心引导你的业力,所以我们能够如法的修学,了解到其实生命是由我们的心念剎那剎那的变现出来,古德说是「生命恒转如瀑流」,生命就像一个相续的水流,这个生命的水流我们从每一点的观察,会发现每一个生命的自体都有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它有所继承,就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在继承过去的业力,也就是所谓的受用果报。如果你现在感到快乐满意,那是因为你的善业起现行;如果你现在对你的生命非常不满意,那表示你过去的罪业起现行。所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在继承你过去的业力,有所继承。第二个更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有所开创,你的心面对快乐痛苦果报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情去面对?这件事情会影响你未来的果报,你可以选择用善良的心识面对、你也可以用比较邪恶负面的情绪面对,那你在受用果报的时候所产生的心念,又会累积一个新的业力来引导你未来的果报。所以我们一个有正见的人,我们内心去接触果报的时候,对于快乐痛苦不会太在乎,因为往者已矣,更重要的是说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因为你每一个不同的心态,都会决定你未来的果报。所以从这样的观察,我们开始认真的去调伏自己、改造自己负面的情绪,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痛苦,所以我们用种种的方便来改造我们的心念。当我们能够如实观察到生命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的水流,它每一个念头都是有所继承、有所开创,这样子一个所谓「万法唯心」的观念,我们就说你发坚固的菩提心、具足大乘正见,你这两个条件具足,你就是安住菩萨种性,你也就安住在菩萨的戒体。有这样的一个根本的戒体,我们就可以生起一种广大的行门,就是菩萨的三聚净戒,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前面的四重戒法偏重在摄律仪戒,就是从四条戒法当中引导我们破除内心贪瞋痴的烦恼;这一科事实上是摄善法戒,我们要生起六种的善根,我们不但是灭恶还要生善。这一科是属于摄善法戒里面的布施度,要生起一种施舍的心,布施度里面有七条戒,这是布施度里面的第三条戒「不敬同法戒」:庚三、不敬同法戒辛一、明犯相壬一、明染违犯首先我们解释这个戒的标题。「同法」就是同受菩萨戒法,同受菩萨戒法这个戒文里面的意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的长辈,就是戒腊比我们高很多的长辈;第二种是我们的同辈,戒腊跟我们差不多的同辈,或者说是同参道友。我们对于这种「同受」菩萨戒法的长辈或者同辈,不加以身业跟口业的恭敬,就正式犯到这一条戒,也就会障碍我们布施善根的生起。这一条戒分成两科,我们先看第一科辛一、明犯相,说明犯戒的相貌。「犯相」当中分两科,先说壬一、明染违犯,依止烦恼所违犯的相貌,我们看戒文: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发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一个安住在净戒律仪的菩萨,换句话说这条戒所对治的众生是已经发起了菩提心、安住菩萨种性。这个菩萨「见诸耆长有德可敬」,他亲眼看到的长辈,年龄、或者戒腊比自己高很多,而且他内心当中有德可敬,他不但是外表的年龄比你大,他内心当中是有功德的,有戒定慧的功德值得我们尊敬,这是一种情况,所谓的长辈的境界现前;第二个是「同法者来」,或者我们看到我们的同辈,戒腊跟我们差不多的同辈:总之你看到的是你同受菩萨戒法的菩萨现前。菩萨看到长辈的菩萨、或者同辈的菩萨现前,他内心当中依止憍心跟慢心,就是他的菩提心被他的憍慢心所调伏、所遮蔽。憍慢心的相貌我们简单的说一下。憍在唯识学上说是「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于自盛事,就是说一个人会憍,他可能内心有一些功德,可能他是福报广大、或者广学多闻、或者持戒清净等等,他对于这样一种内心的功德「深生染着,醉傲为性」,他感到自我陶醉,所以就产生了憍,对别人看不起了。慢,憍跟慢是不完全一样,慢是「恃己于他,高举为性」。憍,一个人会产生憍,他不一定跟别人比较,他可以孤芳自赏,他自己觉得自己不得了,所以他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生起憍的、人多的时候也可以生起憍,当然会生起憍的人他一定有功德;但是慢就不同,慢是恃己于他,慢心的生起就是一种对比的,你一定是跟众生接触了,然后你把自己高举了,你觉得你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慢是要跟别人比较以后才生起。总之,憍慢就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你自己特别尊贵,别人都是卑贱的,当然这个是伤害你的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长辈、同辈的菩萨,所谓「同法」的人现前,我们依止憍慢心,依止憍慢心而怀着嫌恨,嫌恨就是嫌弃之心,就是看不起对方;或者怀着恚恼心,恚恼心就是说对方的菩萨可能曾经触恼过你,所以你看到他不欢喜。因此你产生了下面的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这就是身业不敬,你不起来承迎,不来接迎他,而且不让,不推就是不让,不让给他殊胜的座位,这个是身业的不敬;第二个是口业的不敬,「若有他来语言谈论」,他来跟你作种种的谈论。什么样的谈论呢?庆慰、请问,他或者是跟你作一些语言的问候、或者对你有所请问,你依止憍心慢心,产生嫌恨跟恚恼,不以合理的发言来加以酬对来面对他,只是以冷漠的态度来面对他,这种情况「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你这样子的行为就会伤害到你好不容易所栽培的菩提心,也会伤害到你的菩萨种性,所以这样子是染违犯,是依止染污心所犯的,这个地方的染污心指的是憍心跟慢心。壬二、明不违犯相非憍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假设我们今天对于同法者没有生起让座、或者口业的慰问,我们不是依止憍慢心,也没有嫌弃恚恼之心。只是一时的懒惰、懈怠,懒得站起来、懒得跟他打招呼,或者是一时的忘失正念,或者是无记之心,这样子也是犯到菩萨戒的,但是因为是非憍慢所引生的,所以是非染违犯,是轻的突吉罗罪,责心忏就可以了。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布施度」前面几条戒的所缘境是面对三宝的境界,常住十方三宝、佛法僧的三宝,佛陀要我们对三宝不断的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归依来跟三宝结缘;但是这个地方是指善知识或同参道友。在整个成佛的过程当中,当然三宝很重要,但是三宝毕竟不是跟我们生长在同一时空的一个补特伽罗,他不是一个有情;所以从我们今生能够及时改过修善的一个因缘来说,同参道友或善知识就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他跟你活生生的生长在一起,你受的法门跟他受的法门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同法者有什么意思?同法者就是说你犯错他知道,这个很重要。他知道他就有能力来纠正你,你就有改过修善的机会。我们对于同参道友不理不睬,你对他不理不睬,他也只好对你不理不睬,我们做错事情变成没有人纠正,我们也就随顺这个等流性一天一天的做下去,直到这个罪业圆满去受果报为止。所以佛陀的慈悲,要我们对于同法者,他有能力劝谏我们、纠正我们这些同辈们,乃至于善知识们,我们对他恭敬,这样子我们就能够承蒙善知识、同参道友的摄受,乃至于改过修善。我们从现实的生命来观察,也的确有这些差别的因缘:有些人他的生命的成长过程,特别幸运,他就有很多人摄受他,他一犯错,马上有人会纠正他、开导他,使令他从错误的障碍当中解脱出来;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他有善根来到僧团,他做错了没有人管他,没人管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就错下去,错到他那个业力太强大的时候,他只好退转。但是这件事情是怎么造成的呢?不是上帝安排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生起恭敬同参道友的这样的一种善根,没有去造这个业,这个因缘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佛陀要制戒的本意,就是你要跟你的同法者结善缘,以便于创造一个有人来劝谏你的因缘,你不会继续的犯过失,这条戒的制意是这个意思。我们再看下一科:辛二、明无违犯相这个地方是说明开缘的情况,有十条,我们先把它念一遍:无违犯者:谓遭重病;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以下开缘有十条,是不伤害你的菩提心的:第一、「谓遭重病」,就是你有重大的疾病,身体虚弱,当然不能起来身业的恭敬、口业的慰问;第二、「或心狂乱」,你精神错乱了,自己作不了主了;第三、「或自睡眠」,你是在睡眠当中,但是对方这个同法者以为你在觉醒当中,所以来亲近你,来跟你作语言谈论、种种的问候,乃至种种的请问,你事实上是在睡觉当中,你没有知觉,所以这个地方是不违犯的,就是你在睡眠当中;第四、「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你正在为他人宣说佛法的「论义」,你在论说义理的内涵、或者在决择是非的差别,你等于是为别人说法,遇到善知识、同参道友现前,你因为尊重法故,所以没有起来迎接、或者是种种的问候,这个是为了尊重法的缘故所以开缘;第五、「或复与余谈论庆慰」,你正在跟别人讨论事情、或者正在跟别人互相的问候,如果说你跟别人讨论事情到一半,突然间去迎请同法者,这是有失礼节的,所以为了尊重礼节的缘故,我们也就开缘;第六、「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有人正在为你说法、或者是为你论义、或者是为你决择是非,你在专心的听法,也是为了尊重法故,所以你就不起来承迎、乃至于问候;第七、「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就是说你可能是在法堂当中听法,如果你起来去迎接善知识、或者问候善知识,可能会干扰到说法者的心,所以你为了保护说法者的心,你暂时不起来,这个是不违犯的;第八、「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同法者来,他有身口意的过失,你暂时不理睬他,菩萨观察这样的因缘,他会产生惭愧跟反省的心,对他有一种「出不善处,安立善处」的功能,他会因为你暂时的不理睬他,会产生惭愧心来自我反省,使令他出离过失、「安立善处」,菩萨等于是以不理睬来当做对治众生的方便,这种情况是开缘的;第九、「或护僧制」,在僧团当中,每一个道场各有它的制度,比如说你现在是止语的时间,所以人跟人碰面的时候就暂时不打招呼,为什么呢?因为尊重制度,或者打佛七,打佛七当中我们也是见到长老不起来承迎问候,这都为了要护持僧团的制度;第十、「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就是说这个人他在这个地方不受欢迎,你过去跟他打招呼会引起多数人的不高兴,当然我们不能够随顺一个人的心情,而引起多数人的不高兴,所以为了将护多有情的心情,我们就不加以应对:以上十种情况皆无违犯,你完全不是依止憍慢心,这种情况是开缘的情况。这个地方的内涵就是恭敬同法者,对于同见同行同法者应该加以恭敬。站在自利的角度,同见同法者有教诫我们改过忏悔的功能;从利他的角度,这个地方还有一层比较深的内涵,就是如果我们今天担任僧团的执事,这条戒也要注意。从利他的角度,一个出家众来到僧团,他本身有障碍,在我们的成佛之道当中,凡夫跟圣人的修行有很大的差别:圣人的内心当中依止菩提心、依止正知见,他那个船是一帆风顺,没有波浪的障碍,因为他内心没有烦恼、没有业力、没有老病死。但是生死凡夫在修行的时候是障碍重重,他内心有烦恼三天两天的干扰他;不但是有烦恼,他还夹带了无始的业力,他过去世当中有杀盗淫妄的业力,这个业力也饶不了他;他本身的果报体有这个报障、老病死的折磨:所以凡夫是带着业障等在修行。他发了好心、发了菩提心,也具足正见,在这个时候他障碍重重,所以他来到僧团当中,可能更需要一些僧团知识的关怀、慰问,所以这一条戒对利他来说,对摄受众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缘。我过去参加男斋斋戒会的时候,有一次忏公师父在斋堂开示,他说:我们有志于菩萨道,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个解门,第二个行门,第三个性格。第一个是解门,你要有见地、有高超的见地,你要判定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判定是非这个解门、这个正见很重要;第二个是行门,你要有行力,能够拜佛、念佛,乃至作务等等;第三个是性格,你是不是养成一个谦卑恭敬的性格。忏公师父说「这三个最重要的是性格」,他说:「你有天大的解门、天大的行门,性格不好,这个人还是不行」。我体会老人家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是修小乘法,小乘法观察世间是无常、苦、无我的,他也不管众生得度不得度,他一心一意的趋向于空性的涅槃,所以这个性格好坏其实是帮助不大。但是你有志于行菩萨道、你有志于正法的住持、对众生善根得度与否你有一分的期待跟关怀,那你的性格就非常重要了。众生第一个接触的是你的性格,你的性格好众生就愿意亲近你,进一步众生才看到你内心当中美好的德行,所以众生第一个跟你接触的是看到你那个亲切谦卑的性格,所以这个地方对摄受众生来说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所以佛陀的智慧跟慈悲就安立这条戒,以便菩萨在自利方面能够上求佛道,在利他方面能够下化众生,所以我们应该恭敬同法者。庚四、不往应供戒辛一、明犯相壬一、明染违犯前面的三条戒,布施的所缘境是三宝、或者是同参道友,是偏重在敬田,我们所恭敬的众生;这以下的四、五、六、七,有四条戒是偏重在我们的下辈,一般的众生,属于悲田,悲田,我们应该生起一个施舍怜愍的心。「不往应供戒」就是说有居士真诚的来请我们去应供,而我们拒绝,这个就犯到这条戒。这当中分两科,先看辛一、明犯相,犯戒当中又分成两科,先看壬一、明染违犯,我们看戒文: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一个安住在净戒律仪的菩萨,他来延请,这个他主要是指在家的居士,就是对佛法有信心的在家居士,居士他以恭敬、或者感恩的心情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到哪里去呢?或往居家,或者是往居士家去;或往余寺,或者是到其它的寺庙去。去干什么呢?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来供养我们饮食、衣服,还有滋养生命的种种器具。菩萨依止憍心慢心,对这个居士或者是怀嫌恨,就是你看不起对方;或者是怀着恚恼,这个居士可能曾经对菩萨有所侵犯,所以菩萨对他有瞋恼之心。依止憍慢所引生的嫌弃跟瞋恼,就不到这个居士的地方、或者余寺的地方接受供养,这样子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就犯到菩萨的戒法。壬二、明不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如果我们今天不到居士家应供,只是因为一时的懒惰懈怠,就是你懒得出门;或者是忘念无记,你本来答应他的,后来一时忘掉了;所以「不至其所,不受所请」,这样子是非染违犯,虽然也犯到了菩萨戒,但是这个是轻的突吉罗罪,责心忏就可以了。这条戒佛陀的制意,在古德开示当中说:我们不往应供,这当中有弃舍众生的意思,就是你乖违了菩萨摄受众生的心情、乖违了菩萨摄受众生的心情。菩萨的修行法门跟声闻法门有很大的地方不同,后面会讲到。就是说声闻法是以出离为体,所以他的内心是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声闻人对于众生没有期待,你是不是得度、你是不是进步,他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期待,所以他对你没有希望,他也就拒绝一切人事的往来;菩萨以大悲心为自体,他安住在多事、多业、多希望住,他对众生有所期待,希望他能够进步。你要能够摄受众生,当然就会有一些必要的人事往来,而这样的人事往来现前的时候,你依止憍慢心断然的拒绝,这样子就有弃舍众生的意思,你当初在三宝面前曾经很认真的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这样的行为刚好违背了你当初的誓愿,所以就佛陀制立这条戒,就是你弃舍了众生。辛二、明无违犯相看开缘的情况:无违犯者:或有疾病;或无气力;或心狂乱;或处悬远;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余先请;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或为引摄未曾有义;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或为护他多嫌恨心;或护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以下有十四条是开缘的:(1)「或有疾病」,你身体有病,所以不适合外出;(2)「或无气力」,就是你身体很虚弱,虽然没有病,但是身体虚弱也不适合外出;(3)「或心狂乱」,你精神错乱;(4)「或处悬远」,这个居士请你去的处所太遥远了,来回会耗损太多时间,或者这个悬远也不一定说处所遥远,也可能是交通不方便耗时太多;(5)「或道有怖」,这个道路当中有种种恐怖的情况,或者是有盗贼的出入、或者刚好有某种传染病的流行。(6)「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这个地方古德的解释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对方的身口意有过失,你拒绝参加,对他产生一种反省、检讨的力量;第二个是施主的发心不正,他表面上邀请你去应供,但是他内心当中可能另有企图,可能因为你的应供而增长他的名闻利养,这样子菩萨如是的观察可以拒绝,因为他不是真实要供养,所以这样子也可以说是「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就是他的发心不正。(7)「或余先请」,你事先已经答应其它人去应供,时间相冲突了;(8)「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你正在做一种行门的加行,你可能在做一种定课、或者团体的共修,你希望这个善品的加行不想要停止,比如说你正在闭关、或者打佛七等等之类的,这种行门加行你不想暂时的停止;(9)「或为引摄未曾有义」,前面是行门,这个是解门,就是你正在「引摄」,就是你正在学习,你心中「未曾」生起的甚深法义,就是你可能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法义、或者正在听闻一个新的法义;(10)「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可能你正在修止观,在寂静当中深入的思惟观察「法义」的内涵,你不想因为应供的因缘而打断你这样的一种修行;(11)「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正如你在闻法思惟法义不想让他退转的因缘,就是说你正在为他人演说论义,乃至于决择事相的差别,有这种情况也是开缘;(12)「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你内心当中知道对方不是发好心来供养你的,他是怀损恼之心假装来供养你,事实上是没有供养的事情;(13)「或为护他多嫌恨心」,就是说如果你去参加这个应供,可能会引起众多人的嫌恨,因为你的参加,有很多人会嫌恨你、讥嫌你,你为了护持多人的心,就可以不去;(14)「或护僧制」,就是说对方这个居士是邪知邪见、毁谤三宝,他曾经公开的发表文章、或者发言论来毁谤三宝,这个居士是邪见缠心,所以在戒律里面我们是做覆钵羯磨,我们暂时不跟这个居士往来,这样子是可以的。「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这一条戒我们说明一下。菩萨的戒法,诸位我们往后的学习,你会发觉它有的戒法是偏重在上求佛道,就是你的所观境是三宝的境界、师长的境界、同参道友的境界,这些境界对你自己戒定慧的增上是有帮助的,这个是属于偏重在上求佛道;另外一种戒法是偏重在下化众生,就是你接触的境界是苦恼的众生,比你还差的,你跟他在一起,你自己帮助不大,但是对对方有帮助的,这个是属于偏重在下化众生。如果我们稍微很细心的去观察这个开缘的情况,你会发觉:佛陀对于上求佛道的开缘少,比较严格,对于下化众生的开缘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整个菩萨的戒法是广大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但是在整个菩萨的修持当中,以摄律仪戒做基础,也就是说虽然你的生命当中有三大目标──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断恶是修善跟度众生的基础,所以你只要是正在做一种断恶的加行,可能在持戒、或者修定修慧,你都可以暂时不去关怀众生、暂时不去跟众生接触,这个佛陀都是允许的。但这个地方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你暂时不去关怀众生,你内心当中不能依止瞋心、慢心、嫉妒心。在菩萨戒当中诸位要知道,我们内心的烦恼活动:有的烦恼对菩提心的伤害并不是很大;有的烦恼活动对菩提心的伤害非常的严重,就是这三个烦恼──瞋、慢、嫉。第一个、你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发脾气你的菩提心容易失掉;第二个、你这个人很喜欢姿势站得很高,什么都把你自己看得很重要,你的菩提心一定也很容易失掉;第三个、你看到别人有功德,你嫉妒他,你的菩提心也容易失掉。所以我们即使在自己用功,我们可能一生当中不去度化众生,但是内心当中所生起的是对众生释放善意,我不去度化你们、不关心你们,是因为我要先完成我自己的道业,他内心不能跟瞋、慢、嫉相应,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你要善用其心来保护你的菩提心善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神君,那是你的崽  一觉醒来,恋爱游戏变惊悚游戏了  退婚另嫁,渣男太子怎么跪  少年沧桑  重生到魔界那些日子  死遁后,女主为我入魔了  为了追老婆茶一点又如何  第三种爱情  独立电影人  草包小姐归来,相府的人在颤抖  我只害怕我爱你(出书版)  手握空间重生后,满级大佬带我飞  仙尊始乱终弃  男友丧尸化的七天  大约是爱  夜兔在彩云国直播!  橘生淮南·暗恋  反派魔尊徒弟总是以下犯上  花神录  良辰讵可待  

热门小说推荐
修仙:从末法时代开始崛起

修仙:从末法时代开始崛起

什么?才幻想修仙长生,你就告诉我这特么是末法时代?看完乾坤杂谈的赵云,一脸懵逼。那自己要这逆天机缘有啥用?就是用来修炼到练气圆满吗?且看赵云于末法时代中,在天地异变后一步步崛起。慢热合理家族种田...

[清穿]四爷替我去宫斗

[清穿]四爷替我去宫斗

康熙三十年大选,乌林珠身为乌拉那拉家的嫡女,进宫选秀。目睹了四阿哥的热门抢手,各种秀女争奇斗艳后,她默默地同情了一把未来的四福晋,做等撂牌子回家。谁知道等来的却是她即将成为那倒霉的四福晋的暗示。没等...

红楼之小皇子奋斗记

红楼之小皇子奋斗记

穿越成了皇子是好事,可秦子轩发现事情好像有些不对,贾宝玉是个什么鬼,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是什么鬼,小皇子抬头望天,摸了摸小狐狸的头,突然感觉有些淡淡的忧伤o╰o我的完结文洪荒之人皇不好当,红楼之...

人生模拟:从养生功开始加词条

人生模拟:从养生功开始加词条

网文填坑节来袭 独家番外连载爆更 大佬包场免费看。一觉醒来,韩照穿越到一个诸国争霸,妖魔横行的世界。神兵世家高高在上,灵兽豪门俯瞰众生。武道体系传承断层,日渐衰微。韩照资质平庸,却身怀提示模拟器。氪金模拟后,词条属性点人生经验三选一。你练武八年,勉强入门。二十五岁,娶妻生子。五十岁,病死。你练武一年,成功入门。二十二岁,帮派抢地盘大战,你身负重伤,中毒身亡。人生模拟基础词条,模拟一次未来人生。刀剑双绝白色词条,刀道剑道资质提升三倍。基础大师绿色词条,基础武学修炼速度提升一倍,突破上限概率大增。大器晚成蓝色词条,资质随着年纪的增加而提升。炼体狂人紫色词条,修炼炼体功法一日千里。丹道圣手橙色词条,炼丹资质提升百倍。仙姿绝世红色词条,长相越来越美,对异性有魅惑效果。养生诀第72层特效强身健体(隐藏特效长生不老太阳真罡涅槃圣体五色神光)只要词条够多,威力平平,简单易学的养生功法,也能练成绝世神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人生模拟从养生功开始加词条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人生模拟从养生功开始加词条...

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

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

穿越前,刘云舒出身玄学上宗,设符咒,除妖鬼,众人敬仰,荣登国师之位,享尽世间荣华。力竭而死却成了老公下落不明,三个孩子全然不顾的豪门怨妇。欣慰于如今的盛世昌河,刘云舒轻松卸任。然而面对亲生孩子她脑袋...

这个女子有点二

这个女子有点二

简介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是来搞笑的,来点悲惨的开始然后咱们就一直二下去吧苏九儿一不小心滑了一跤,竟然就这样穿越了,睁开眼脑子里就全是本主的记忆,一幕幕惨绝人寰,爬起来一看自己居然躺在荒山野岭,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