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农学家。其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
宋应星自幼有过目不忘之才。与其兄宋应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后在家乡散文私塾中开始认族叔宋国祚为师,又在新建举人邓良知门下做学生。
年岁稍长,考入奉新县县学为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尤其推崇北宋思想家张载的关学,并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等众多领域有所涉猎,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在闲暇之余还常与同窗好友共作音曲诗词,纵谈天下事。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9岁的宋应星在乡试中了举人,排名第三,而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位考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同年秋天,宋应星兄弟前往京师(今北京)应次年丙辰科会试,未取名次。
为了后续考试,他们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进修。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宋应星弟兄与江西其他考生齐会京师,却仍未如愿获得佳绩。此后,他们于天启及崇祯初年陆续再试,均告失败,从此断绝科举之念。
崇祯七年(1634年),宋应星靠自身才学被任命为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他在分宜县任教的4年中并未虚度光阴,专注研究众多领域,创作了包括《天工开物》在内的所有传世着作,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宋应星任期期间表现优等,遂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掌管刑厅。两年后,任期未满的他不愿再继续掌管政事,上书请辞后归家。
崇祯十四年(1641年),宋应星升任安徽亳州知州,因亳州为农民军所攻克占领未能赴任,改授安徽颖州知州。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值明亡前夕,宋应星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赴任后,他面临战事纷乱、府衙被毁、官员出逃的局面。几经努力,他重建了办事府衙,并捐资在城内建立书院。一年后,宋应星再次辞官返回奉新。
宋应星辞官时正值明亡清兴的历史时刻,1644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京师,明朝灭亡;四月,清兵入关,建都北京,宋应星无奈沦为亡国之民。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宋应星被荐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但宋应星明亡后无意恋官,遂挂冠归里。哥哥宋应昇在明朝末年被选为桐乡县令。
宋应星弟兄把希望寄托的南明政权,是由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把持。清兵南下后,南明的隆武二年(1646年),哥哥宋应昇不愿投降,服毒殉国。
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在贫困中度过晚年,拒不出仕,约在康熙五年(1666年)前后因病逝世,享年约8o岁。宋应星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灭亡。
宋应星着述《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着作,被誉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百科全书”。
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和经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军事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中国古代科技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科技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书中除了几万字的文字叙述,还带有1幅形象的插图,描绘了一百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等,内容详尽,图文并茂。
宋应星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将自己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实践经验和技术原理记录下来。展示了明代手工业细致的分工,记录了改良土壤的方法、各种油料植物籽实的产油率等,提出了一些科学论断,还阐述了自然和人工条件对物种变异的影响,为中国现代的农业种植提供了思考和进一步研究总结的价值;
在物理化学方面,也有开创性的见解,初步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是世界上最早合成含锌合金并提炼出金属锌的国家等。
《天工开物》体现了天人合一、生态保护、科学唯物、注重经济展等。它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批判封建迷信等。
宋应星提出农工商业并重的展战略,认为实体经济的展离不开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协同进步。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对世界近代史上的工业革命和欧洲经济展有着重要意义。
该书出版不久即传到日本,在日本一直流传,18、19世纪对日本近代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195o将该书全部译成为日文,1969年还出版了日本译注本,多次重印。
1869年,由法国的汉学家于莲和尚比扬摘译成法文,书名叫“中华帝国古今工业”。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多次引用了有关章节。
1882年,德国人布莱茨希奈德所着的《中国植物》一书也引用了《天工开物》的内容。
1966年,美国出版了《天工开物》的英文译注本,书名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天工开物》先后被译成多种外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科技史上成为一部重要名着。
在领略了宋应星在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之后,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另一位同样在明朝时期科技领域光热的徐光启。他以独特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在科学的广袤天地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徐光启(1562—1633年)天主教徒,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代着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被后人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16oo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并于16o4年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开始跟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地理、水利工程、火器等知识。
16o6年,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数学体系,开创了全新的数学证明方法。后又合译《测量法义》,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西洋的水利技术和各种水利机械。
1613年徐光启退隐天津,撰写《农政全书》纲要。1627年,崇祯皇帝即位,徐光启被启用。1628年,他完成了《农政全书》的编着。
他还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出了当时最完备、最精确的星表和星图,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包括了南极天区的全天星图。1629年,徐光启运用西学,推测出日食生的准确时间。同年升任礼部左侍郎,奉旨与意大利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修正历法,编译完成《崇祯历书》一书。
宋应星,徐光启对古代科技的精心梳理与总结为中国留下宝贵的财富,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印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载堉王子的世界,去感受他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朱载堉(1536年-161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代孙,明代律学家、散曲家、科学家、艺术家、算学家、历学家,后世称他为“乐圣”。
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郑藩第二代王。朱厚烷曾因极言直谏嘉靖帝摒弃仙道而被软禁十九年。
朱厚烷在朝廷为官,生活朴素,自少至老,布衣蔬食。他修德讲学、能书能文、折节下士,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外室她不做咸鱼了 重生之绝色世子妃 民国响马乱 重生之妖孽贵千金 帝血弑天经 都市之仙尊重生 恶魔校草欺上身:甜宠999次 重生1963:我成了我大伯 穿书:卿本炮灰,奈何跑路了 囚鸢 神隐之:龙之印 无敌唤灵 陆总,夫人没服软还死遁了! 重生之神偷皇后 总裁的嚣张绯闻妻 画中王 重生之商业女帝皇 黄金缕 明朝好丈夫 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
仙宗小天才渡劫失败,魂穿成现代小网红后。非常美貌刚毁容。一线别墅烂尾的。身为老板欠债的。墨仙仙从头再修仙,这都不是事儿道君的现代修仙生活,就是这么滴变幻莫测,且刺激。有修仙世界穿梭,...
苏柳叶穿越了,穿成死了夫君的美艳小寡妇。外面的野男人对她虎视眈眈,家里还有个整日欺负她的恶婆婆。为了活下去,苏柳叶决定把自己送给村里唯一的猎户。只因那猎户长得俊,身体壮,家里还有两个奶萌奶萌的小崽崽,看着好想rua。猎户楚衍性格软,身子弱,怕是遭不住。苏柳叶遭得住遭得住!我脑子灵光运气好,浑身有的是力气,你尽管使唤折腾。猎户眸子一亮这可是你说的?苏柳叶???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她下不了床...
谢依晴做梦也没想到,她刚买了一大袋零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一不留神被撞进了古代。小小的姑娘,有一点点可爱,有一点点甜,有一点点迷糊,还有一点点暴力倾向还好,家里爷爷奶奶慈祥,爹娘宠溺,...
医药世家少年,家中突逢巨变,被迫从军,历尽艰险但仍自强不息,立志自习武功为父报仇。后偶遇仙人,成为散修,踏上修仙之途。修仙之途自是坎坷多磨波折不断,公孙衍不畏艰险,潜心修炼,思阴阳,悟仙...
一朝重生,最苦逼的真千金夏至就把假千金和自己未婚夫来了个捉奸在床!重生第一剑,先斩负心人。看她金蝉脱壳,去往边疆天高任鸟飞。夏至从第一次在火车上遇到周正安递给自己馒头开始,这个人就阴魂不散,每一次吃饭的时候都出现在自己周围,殷勤的又是给自己夹菜,又是给自己夹肉。什么好东西都要让自己先尝一口。夏至一边吃的美滋滋,一边警告自己,此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最后见过世面的夏至变成了周正安的媳妇。周正安从小没有味觉的周正安在火车上遇到一个看着自己手里馒头流口水的姑娘,好心的姑娘把自己送的馒头直掰走了一半,从此周正安打开了味觉的新世界。每次吃饭的时候,夏至尝过的饭菜,他就能吃出来这饭菜的味道。他围着夏至团团转,什么夏至要嫁人?老子的媳妇儿谁敢抢!...
前世被束缚的杨雨涵,不止是医术精湛,就是性格也牛轰轰。这世,在这天高任鸟飞的异世,她带着二房三房逆袭而上,直逼大房胆战心惊入赘夫君我家娘子就是好,不但医术了得,而且还能赚钱,又能花钱,最主...